法治文化与你相“豫” 河南省法学会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12-29来源:河南法制报

  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历史底蕴丰厚,安阳殷墟、商丘大汶口等灿烂的黄河文明在这里诞生,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如今,河南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2339个,法治文化建设正进一步走深走实。

  省法学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扎实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联合多部门,围绕“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民之需者”“法之重者”,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以“七项行动”推进普法活动。今年以来,全省共组织志愿者6万多人次,举办活动4.4万多场,受众757万人次。

  打造品牌筑牢法治文化阵地

  近年来,开封市委政法委牵头抓总,制定以普法宣传为主线,政法各单位及法学法律工作者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通过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将宋朝法治文化和现代法治精神深度融合,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法治电视栏目品牌——《宋都调解》。

  “那咱们就自己种自己的地,白手起家也能过好自己的日子。”听到大儿媳这样说,袁老先生愤然离席,拒绝继续调解。这是某期《宋都调解》栏目的开场镜头。

  原本和睦的一家人反目成仇,原因还要从去年袁老先生的哥哥去世说起。

  袁老先生的哥哥终身未婚,无儿无女,一直和袁老先生及其三个儿子生活在一起,由其三个儿子照顾。在袁老先生的哥哥去世后,袁老先生的三个儿子便因大伯名下的宅基地和农田使用问题产生了分歧,导致农田荒芜无人耕种,村委会多次调解无果。

  今年10月,宋都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青年普法志愿者赵梦雅和通许县司法局朱砂司法所所长王德建来到村委会,调解该起继承纠纷。他们通过调阅村委会有关档案记录、与当事人不断交流沟通,从法理、情理多个角度不断找寻解决办法。经过5个多小时的努力,大家签字盖章,一场遗产纠纷顺利化解。

  据了解,《宋都调解》立足“人民调解”和“普法教育”两大职能,采取“电视+调解+普法”融合模式,以“在调解之中普法,在普法之中调解”为特色,通过“实景式”展现调解过程,“靶向式”开展普法教育。节目自创办以来,共播出302期,累计播放1812次,时长54360分钟,报道或推动调解各类矛盾纠纷600多起,妥善化解了一批“骨头案”“钉子案”,通过以案释法,宣传法律法规200多部。

  “短剧”加持推动法治文化入脑入心

  “这宅基地是我们花10万块钱买的,是签了协议的。”在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以下简称“济源示范区”)某村的一处民房施工工地,一名女子把手中的铁锹用力扔在了地上,双手叉腰大声说。

  “你们不要激动。接到群众举报违法建房,我们来了解一下情况。你下午拿着签订的协议到村镇办去一下,中不中?”村镇办的王主任说。

  “咔!非常好,通过!”导演的话音刚落,上一刻还沉浸在剧情里的几位演员瞬间松了口气。这是济源示范区正在拍摄的济源方言普法系列短剧——《宅基地买卖风波》。

  方言作为地方文化的代表,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传承着鲜明的地区文化。济源示范区鼓励、支持民间公益组织以“本地方言、群众演员、身边故事、举案说法”为导向,拍摄济源方言普法剧。

  “我们的群众演员都是作为志愿者自发加入的。一部摄像机、一个三脚架、一个收音话筒……简单的拍摄设备就是整个剧组的全部家当。拍摄题材也是源自大家的日常生活,都是和生活非常贴近的题材。”济源方言普法剧总策划、青年普法志愿者孙前进告诉记者。

  随着方言普法剧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济源示范区党工委政法委、司法局也主动联系孙前进,给摄制组提供专业的法律顾问支持,还积极协调拍摄场地,鼓励他们拍好济源方言普法剧。摄制组围绕民法典等普法重点,挑选来自群众身边的真实案例改编成普法剧本,以案释法,做到“源之于民、教之于众、效之于法”。孙前进告诉记者,他发现,村里的男女老少都爱刷短视频。“老百姓喜欢啥就做啥,就拍短视频普法。”

  据了解,省法学会将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融入地方地域特色、文化、产业优势,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鼓励公众创作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导,建成“一刊、一版、一网、一屏、双微、多端”融媒体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融入“首席”更好弘扬法治文化精神

  在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中,鹤壁市立足自身特点,组织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用专业知识为民释疑,初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鹤壁实践”。

  为进一步助推交旅融合和5A景区创建,近年来,淇县交通运输局申请债券资金,着力解决部分地方交通发展浅、配套建设滞后等问题。但如何高效、风险较低地使用资金,偿还的路径和方案是什么,众人争执不下。

  接到淇县法学会委派后,宏正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服务团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专项债项目方案决策提供了全程法律服务。“通过‘首席服务团’+法治文化基层行这一模式,在项目建设的同时,多次对资金有关方案进行讨论和调查,有效防范了专项债的风险。经过专业讨论,该方案顺利通过了淇县政府决策,项目进展迅速。”首席法律咨询专家温海宾表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不仅为百姓解决了“急难愁盼”问题,还向群众进行了普法宣传。

  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法治实践平台。省法学会把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工作融入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助力法治文化宣传和基层社会治理。

  “感谢百姓服务团,感谢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十几年了,终于解决了,我这心头大患终于落地了。”日前,鹤壁市某镇村民赵某激动地握着首席法律咨询专家的手说。

  原来,赵某在村子中有一块土地,但是处于两村交接地区,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当时的参照物早已灭失不见。没有了参照物,关于这块土地的边界、地亩等争议日益凸显。由于该案涉及两个村界址和多个部门,纠纷长达十几年都没有解决。

  为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淇县法学会组建首席法律咨询专家小组,从法定村界入手,厘清争议地亩,并阐明多方的法律义务,将多方争议抽丝剥茧,找到核心问题,通过说法、释法将十几年的“年份案”“棘手案”成功化解。当事人同意调解意见,并现场签订了调解协议书。

  省法学会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国之大者”,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推进法治文化基层行活动高质量发展,为基层普法与社会治理贡献中原力量。(河南法制报记者 荆锐)


关键词: 法治 文化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河南省纪委监委公开通报五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下一篇:《河南省水路交通运输管理办法》明年1月1日起施行 助力内河航运智慧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