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10分钟如何“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3-11-26来源:河南日报

  11月24日,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田径社团的队员正在进行训练。该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享受运动的快乐。本报记者 王铮 摄

  新景网讯  “课间时间10分钟,拖堂2分钟,提前上课2分钟,上厕所不跑都来不及。”近日,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问题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是怎么度过的?对家长和老师来说,“课间10分钟”最大的顾虑是什么?11月21日,记者采访了我省部分中小学和教育工作者。

  安静的“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俗称“小课间”,是中小学生调节学习状态、缓解疲劳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段。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发布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越发严重,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

  这一现象在一些学校确实存在。2019年,由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针对1900余名家长的调查显示,75.2%的家长认为身边中小学“安静的小课间”现象普遍,且在小学最为突出。

  前不久,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留言称,郑州某小学课间10分钟只允许孩子接水、上卫生间,在走廊里走动,每天的课间操也只有下午可以在户外开展,小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教室。还有一名濮阳的家长反映,孩子上小学,教学楼3层。课间10分钟,老师不建议孩子们下楼玩,只让在楼道里玩。

  谁拿走了“课间10分钟”

  过度约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对孩子们来说,宝贵的“课间10分钟”为何会在一些学校“消失”?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大致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有的教师习惯拖堂,短短10分钟的课间却被拖堂上课挤占掉两三分钟,学生下课后刚出教室就得回来,长久下去,大家也就不愿意再出教室休息;二是学校担心学生课间出教室“打闹”会发生安全事故。

  此外,场地有限、时间短暂也是客观原因。郑州某小学校长表示,不少城区学校教学楼建得比较高,而小课间只有10分钟,学生跑上跑下时间不够用。而且,有的学校操场小、孩子多,也跑动不开。

  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

  滚铁环、跳绳、跳皮筋、扔沙包……下课铃响后,开封市第二师范附属小学的操场上热闹起来,学生们奔跑嬉戏,还有孩子在草坪上打滚。

  该校副校长程振华说,为了让孩子们“课间10分钟”动起来,学校体育器材室的门始终敞开着,器材随便借用。同时,还面向全校学生征集课间游戏玩法,让传统游戏回归。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郑州市金水区艺术小学(金科校区)则鼓励学生在离教室较近活动区域,参与环保飞行棋、迷宫平衡区、水果萝卜蹲等益智游戏和跳房子、摔面包等民间传统小游戏,让学生在“课间10分钟”劳逸结合,充分放松。

  熊丙奇认为,除了安排多彩的体育活动外,还需要理性认定学生发生校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学校责任、教师责任,不能一出问题,不分青红皂白就追究学校校长、班主任老师的责任。

  此外,针对课间时间较短的问题,河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苗学杰建议,应给予老师一定自主权,采取班级、年级错峰下课,适当延长课间时间等举措。(本报记者 冯军福)


关键词: 中小学生 课间 10分钟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河南举办招才引智武汉专场 1700余人达成初步意向
下一篇:安阳市人大常委会以专题询问、执法检查等方式“检验”地方法规落实情况 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