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甲骨文丨甲骨文文化传承教育 从青少年抓起
发布时间:2024-01-24来源:河南日报

  宁红亮:甲骨文文化传承教育 从青少年抓起

  一片甲骨惊天下,千年汉字贯古今。当下,在安阳市各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内处处可见甲骨文,甲骨文文化长廊、甲骨文课程、甲骨文书法社团、甲骨文书屋、甲骨文拓印……这些丰富的文化活动和课程正徐徐浸润童心。

  “甲骨文传承是中华文明探源的重要途径,做好甲骨文传承是安阳教育人神圣的使命。”1月19日,安阳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宁红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要守护好甲骨文传统文化根脉,从青少年着手抓好甲骨文文化传承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把甲骨文特色学校打造成安阳独有教育品牌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1月19日下午,走进安阳市第二十中学,古诗吟唱声声入耳。在该校八年级课堂上,伴随着古乐,同学们手捧一本甲骨文校本教材,正吟诵《小雅·鹿鸣》。“安阳不少学校把甲骨文教育引进课堂,通过吟诵、书写等形式,让同学们发现甲骨文文字之美,在他们心灵上打下传统文化烙印。”宁红亮说。

  近年来,安阳市建设培育了一批引领性的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市教育局专门出台《推进甲骨文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全面引领甲骨文文化校园传播、推广,如今已培育近百所省、市级甲骨文教育特色学校。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载体和阵地。下一步,我们将以点带面,使甲骨文特色学校成为安阳教育特色品牌。”宁红亮说。

  目前,安阳市各学校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原则,构建了可操作性强的甲骨文特色教育课程体系。同时,安阳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和学者指导各甲骨文特色学校编写了《汉字小时候》《好玩的甲骨文》《甲骨文书法教程》等50余种甲骨文校本教材(读本),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更为系统、专业的资料。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了解甲骨文

  “我认识这个字,这是安阳的‘安’字。”在安阳市北关区区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们正沉浸在户外游戏“玩骰子”的欢乐中。“每个骰子上都有汉字和相对应的甲骨文,通过开展‘翻骰子’游戏,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甲骨文、爱上甲骨文。”宁红亮介绍。

  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甲骨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安阳市教育局组织开展或参与了多种甲骨文文化活动,如“诵诗识字来安阳”系列活动、甲骨文识读大会、甲骨文广播体操、甲骨文书法比赛、甲骨文绘画比赛、甲骨文手工制作展示等。

  宁红亮说,他们充分挖掘甲骨文内在文化意蕴,让古老的甲骨文在新的音乐和舞蹈中复活。如将甲骨文与其他传统艺术相结合推出文创新产品,形成甲骨文拓印、彩泥、团扇、装饰画文创新品种。

  他们还依托中国文字博物馆、安阳殷墟博物馆两个国家级研学基地,拓展“殷商文化和甲骨文”主题研学游活动,每年吸引线上、线下的青少年游客达100万余人次。建立多个甲骨文教育实践基地,如安阳师范学院汉字体验馆和甲骨文陈列馆、安阳市甲骨文造字场景体验馆、安阳市甲骨文研学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实地学习平台,加深学生对甲骨文的理解和认识。

  开展甲骨文文化传承要“走出去”“请进来”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走出去’‘请进来’两方面来开展好甲骨文传承工作。”宁红亮解释,“走出去”是把甲骨文历史及特色等宣传推介出去,让更多人了解甲骨文,把“绝学”变成“显学”。“请进来”就是依托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研学基地、甲骨文特色学校以及可推广的甲骨文项目,配合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甲骨文识读大会等,吸引外省市甚至海外师生到安阳研学和旅游。

  “开展更加丰富的文化推广活动,使甲骨文书法、文创等立足安阳,走向全国。”宁红亮举例,比如将甲骨文广播体操作为主打项目强力推介,力争使其成为全国新一代广播体操。

  他表示,安阳市还将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由市教育局牵头,推出甲骨文教学标准;构建内容翔实、科学严谨的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甲骨文校本读本体系;组建面向全国的甲骨文教学联盟,打造甲骨文课程高地。强化甲骨文特色学校品牌建设,通过友好学校、协作学校、对外交流学校等多种渠道丰富主题研学内容,使甲骨文文化主题研学更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数字化教育平台、虚拟现实技术等,将甲骨文教育数字化,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

1.jpg

  甲骨文“龙”字

2.jpg

  金文“龙”字

3.jpg

  篆文“龙”字

4.jpg

  仿宋“龙”字

  3D打印展现甲骨文立体之美

  当传承千年的甲骨文遇到3D打印技术,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从事立体汉字工艺品设计的重庆小伙牛楠用3D打印技术制作“立体”甲骨文,近日在网络上受到热捧。这种让甲骨文“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奇思妙想”为他带来了百万流量。

  牛楠说,小学时被《说文解字》吸引,开始对汉字的演变产生浓厚兴趣,“了解了汉字演变,我才发现汉字是如此的形象生动,而甲骨文的魅力在于它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

  传统文化热持续升温,甲骨文越来越受关注。从事测绘工作十余年的牛楠在34岁时转行3D打印领域,探索汉字与3D打印技术的融合。牛楠觉得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甲骨文立体字的过程非常有意思,“这就是我苦苦寻找的事业”。

  让更多人领略到甲骨文的文化底蕴,是牛楠努力的方向。“车”是他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第一个甲骨文立体字,他将甲骨文、金文、篆书和宋体的“车”放在一起制作字形演变视频,发到网上后大受欢迎。不少网友评价“几千年的历史,忽然从我眼前一闪而过”“这就是汉字的魅力”。古老的甲骨文遇到3D打印,拓展的不只是大众认知,还有对传统文化的想象。

  “甲骨文中有很多象形字,‘站起来’的甲骨文可以更好地展现汉字的活泼生动,有助于汉字的传播。”牛楠查阅《汉语字源字典》《甲骨文字典》和甲骨文数据库等,制作了姓氏系列、十二生肖系列的甲骨文立体字视频,赋予甲骨文“立体之美”。

  “我先通过电脑设计,将两个、三个或更多个汉字组合为一个整体,再用3D打印技术将其制作出来。利用旋转、光影等辅助效果,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可以看到不同的文字。”牛楠告诉记者。

  “甲骨文立体字能让大众感受到汉字的生生不息和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制作甲骨文立体字3年来,牛楠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汉字维系中华儿女情感的纽带作用。“很多海外华人也联系我,想把姓名制作成多维立体字,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牛楠说。

  看到自己的作品受到越来越多的网友喜爱,牛楠对自己的选择更加充满信心。数字时代为文化传承带来更多机遇,3D打印让甲骨文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也更具活力。牛楠希望将各地标志性建筑与甲骨文结合,借助3D打印技术向更多人介绍蕴藏在汉字中的历史文化,让汉字这个中华文明的瑰宝永烁光辉。(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童林)

  “学习”甲骨文的多种方式

p124_s.jpg

  甲骨文“学习”二字

  甲骨文的研究作为一门高深的学问,你或许认为它是复杂且严肃的,但在河南省儿童文学作家、小学教师墨丽眼中,甲骨文也可以生动有趣。

  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很多人认为是:学习并经常温习,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吗?可是在墨丽看来,这样的理解不够准确。

  身为一名语文老师,墨丽想进一步带领大家走近甲骨文,从最古老的汉字起源出发,看看什么是“学”,什么是“习”。

  墨丽介绍,“学”的甲骨文,上面是双手捧着的形状,代表着知识;下面是房屋的形状,字形表示接受新知识,也就是学习。金文加“子”,强调了学习的主体是小孩子。

  再来看“习”。“习”的造字本义是指鸟儿反复练习飞翔,引申为学习、练习。“习”的甲骨文,上面是小鸟羽毛的形状,在这里代指翅膀;字形下面带着黑点的圆圈指太阳。

  圆圈代表太阳好理解,为什么太阳里面有个黑点呢?墨丽解释,这是因为,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观察到太阳黑子,并在甲骨文的字形中体现了出来。

  由此可见,“学”和“习”是不一样的,“学”侧重于接受新知识,“习”则侧重于反复练习。“学而时习之”中的“习”,指的是练习,是运用。那么孔子这句话就揭示了学习的真谛,并在当下的学习生活中依旧适用:接受了新知识,还要反复练习。

  对于学生而言,第一次接触甲骨文或许会有些枯燥,但墨丽认为,古老的甲骨文距离现代人的生活并不遥远,甲骨文可以让我们看到3000年前古人的生活场景。如今,了解甲骨文有了许多新渠道。

  比如出现在各大视频网站中,讲解甲骨文含义的系列动画,甲骨文字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示出商周两军对垒的画面。在聊天软件中,人们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甲骨文动图来表达自己当下的心情。

  甚至有些学生还会跳一曲“舞动的汉字”甲骨文广播体操,或者通过人工智能软件,识别甲骨文的含义。这些新时代的学习方式,都让古老文字焕发出新的生机。

  除此之外,墨丽说,在她关于甲骨文的新书《汉字有话说》中,甲骨文还会化身孩子们的历史老师,用图片和问答的形式,解答孩子们关于甲骨文的疑问。

  甲骨文的故事,从历史中奔腾而来,而甲骨文的学习,也将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代代相传。(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玥颖)

  甲骨文如何从中药材变为国宝

微信图片_20240124033529_s.jpg

  十九世纪末,沉寂多时的甲骨文突然奇迹似的重现在世人面前。埋藏在地底三千多年的秘密竟然在一夕之间被揭开,您知道它的第一位发现者是谁吗?又是怎样的因缘际会才展开这一段漫长的甲骨文发现之旅呢?(本报记者 谢建晓 杨之甜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关键词: 甲骨文 教育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河南省印发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 重点为定向县(市)紧缺薄弱学科培养师资力量
下一篇:合力破除“第一学历”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