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青常青 薪火长明——“记者眼中的穆青展”
发布时间:2023-12-08来源:河南日报

  从西藏林芝到九曲黄河的最后一道弯,行程2800多公里,海拔落差超3000米。

  杜芳从黄河的发源地青藏高原,来到了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兰考。

  12月5日下午,杜芳和其他来自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全国性行业类媒体、各省级主要新闻单位的68名青年骨干记者,一起走进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参观“学习穆青、增强‘四力’”主题展。

  杜芳来自西藏广播电视台,是一名从业近10年的记者。她说:“在任何一个时代,记者都是一群有情怀的人,而情怀不仅来源于所受的教育、所经历的生活,更是精神指引下的前行动力。大学时,我上过一个学期的新闻课,老师讲到著名记者穆青,没想到,有一天我会以参观展览的形式深入了解他的生平、学习他的精神。”

  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穆青曾说过:“我们幅员辽阔而又苦难深重的祖国,除去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资源,还有什么是她最宝贵的财富呢?我认为,这就是我们的人民,就是我们人民那种百折不挠,勇于为民族、为国家、为革命事业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杜芳对此深有感触:“农牧民群众纯朴善良,每次去到村子里,不管遇见谁,他们都会对你微笑,这种微笑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阿佳(藏语“大姐”)给我分享家里的母羊又生了几只小羊,家里的运输队又接到了新订单……这些故事既是我们记录的当下,也将成为时代的印记,更重要的是,这些故事通过我们的笔和镜头传播出去,激励着更多的人成长。”

  眼朝群众看,脚往基层迈,心中有人民,笔下有乾坤。穆青七访兰考、八下扶沟、四到宁陵、十进辉县、两上红旗渠……扎根基层数十载。做一个裤腿上永远沾满泥巴的记者,是杜芳对“穆青精神”的践行,“就像穆青走进农户看锅里、看油瓶、看粮垛和铺盖那样,我和农牧民们聊家庭成员、问收入来源、看青稞亩产……距离拉近了,话匣子也打开了。在萨嘎县昌果乡,我和联防队员们骑着摩托车巡边;在日土县甲岗村,探寻党确桑布一家三代人的坚守故事;在巴宜区嘎拉村,聆听达瓦坚参的感恩情怀;在波密县松宗镇,和群众一起感受种植出天麻的喜悦;在墨脱县格林村,记录第一书记黄家斌扎根基层、带领村民走上茶旅融合发展之路的艰辛历程。”

  穆青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杜芳勇担使命、厚植家国情怀。“当我在边境线哨所,看到小战士冻得乌青的嘴唇;看到用石头垒成的‘China’字样;看到五星红旗飘扬在岗巴县的寒风中;透过直升机的窗口,看到写下遗书坚守国门的边防战士向我们挥手……我在学校所受的家国教育,增加了更为感性的注脚。”

  回望历史,重读穆青,杜芳感慨道:“一场特别的展览,穿越时空的对话,让穆青在我心中的形象愈加明朗。‘穆青精神’是我在河南接受的教育。我会坚守在祖国的边疆,继续用笔和镜头记录人民群众的故事。”(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熠)


关键词: 穆青 精神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淮滨:民俗收藏馆里感悟农耕文化
下一篇:童年时的游戏、汉服T台秀…… 在初冬的郑州来场银发族的City W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