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丨老糖坊里的甜蜜年味
发布时间:2024-01-18来源:河南日报

  新景网讯  熬糖、制浆、拔糖,一气呵成;玉米、大麦芽、芝麻,香味扑鼻。腊八节前夕,有着200余年历史的老店——沁阳市冯氏国元糖坊更加忙碌。“快过年的时候最忙,每天十几个工人,从凌晨两点开始做糖。”1月17日,沁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冯氏芝麻糖传承人冯杰一边拔糖一边介绍。

  每天凌晨两点多,冯杰要把已经发酵了6个多小时的玉米麦芽饭过滤汁液,然后将汁液倒进熬制糖稀的大锅里。随着不断翻转熬制,汁液慢慢浓缩成糖稀。加入适量秘制原料后,糖稀由稀变稠,糖浆得以制成。“糖浆制作过程较费神,火候欠了或过了都会影响芝麻糖的口感。”冯杰说。

  拔糖环节让芝麻糖有了漂亮“身材”。4名制糖师傅轮流拔糖10分钟左右,柔软的糖浆才能被拉成直径1到2厘米的空心管,然后切成40厘米一段,再将两头拧在一起对拉,晾上半小时后拿回屋粘上脱皮后的芝麻,香甜可口的芝麻糖就“诞生”了。

  为了确保做出来的芝麻糖吃出“儿时的味道”,冯杰一直沿用传统的人工制糖工艺,蒸饭、发酵、熬糖稀、制糖浆、拔糖等十几道工序,从不将就,虽然成本高一些,但做出的芝麻糖香甜酥脆,深受消费者喜爱。

  孟阳是冯氏芝麻糖的“铁粉”:“我特别爱吃这家的芝麻糖,又酥又脆。马上过年了,我来多买几箱,让亲朋好友也感受一下这份甜蜜。”

  小小芝麻糖不仅承载着人们对浓浓年味儿的记忆,更铺就了群众的“甜蜜”致富路。“我每年11月份都会来这里干活,两三个月能挣万把块钱。”切糖女工李双双高兴地告诉记者。

  在沁阳市的白庄村、朱庄村、南孔村等村也有多家制糖作坊。每年该市芝麻糖销售量可达10余万公斤,辐射带动600余户群众年增收200余万元。(本报记者 陈学桦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萌萌 本报通讯员 韩田田 李治齐)


关键词: 河南 甜蜜年味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谚语里的老家河南丨年味从一碗腊八粥开始
下一篇: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河南项目在京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