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召陵区万金镇栗门张村非遗文明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发布时间:2024-03-02来源:大河网

  新景网讯 金龙腾飞报新春,非遗文化结硕果。2月27日,漯河市民间艺术大赛在漯河市红枫广场举行,万金镇栗门张村融合铜器大喇叭和肘各两项非遗文化的节目《欢天喜地庆龙年》在本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栗门张村肘胳和铜器大喇叭起源于明朝,现记载可查起源清末光绪年间,这两项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肘胳是栗门张村民间传统艺术之一,演出人员年龄5岁左右儿童至70老人。表演时下边的支撑者一手扶着结合处,随着大喇叭、笛、锣、鼓、铜、镩等伴奏,迈着舞步不停地走动,上边表演的小孩双胳膊和手里的彩手绢也随着摆动。

  据了解,在本次比赛中,参赛者通过多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表演,将传统文化精髓呈现给观众。深化了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可,激发了他们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的意识。

  近年来,栗门张村以民间艺术传承为抓手,以“文明幸福星创建”为媒介,扎实推动了“文明幸福星”工作的深入开展。该村投入30万元建立了村史馆,充实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对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利用坑塘整治和鱼菜共生项目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镇里组织的乡村村晚、戏曲联唱、腰鼓表演等一系列活动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栗门张村还重新修订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举办孝善文化、乡村光荣榜评定等一系列的活动。2023年栗门张村农家书屋引进“书香河南”阅读项目,村民茶余饭后多了一处阅读场地,村民的阅读热情也日趋高涨。2023年11月河南省电视台对栗门张村从“纸端”到“云端”的提升进行了报道。

  据悉,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对非遗文化的传承认可度更高了,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孟令凯 文/图)


关键词: 漯河 民间艺术


责任编辑:白云

上一篇:文化与市集碰撞 洛阳关林让三国文化“活”起来
下一篇:冰雪迎春很火热 来河南云台山看冰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