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脱贫致富有“法宝”—— “麻花村”的小麻花拧出大产业
发布时间:2023-03-05来源:大河报

  新景网讯  进入全国两会时间,基层代表委员带来的建议与提案无疑最受人关注。其中有这样一条新闻颇为引人注目,不仅接地气,还冒着香气。

  在开往北京的高铁上,来自商丘市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永涛,兴高采烈地向同行的代表们展示他们村脱贫致富的“法宝”——麻花。

  “我今年提的就是产业发展如何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张永涛所在的麻花庄村就是靠着这嘎嘣脆的小麻花,打造了一个产值超过千万的乡村产业,带着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小小的麻花怎样承载起乡亲们的致富愿景?小作坊如何变为脱贫致富的大产业?大河助农团第一时间联系到了河南省司法厅驻麻花庄村第一书记马庆和民权县贡麻花制作技艺第九代传承人张国栋,还原“麻花村”背后的故事。

  直播销售成了麻花庄村的一种常态受访者供图

  做麻花的“麻花庄”,名字有来头

  麻花庄村地处平原,无山无水,也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资源,那靠什么才能让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呢?

  村干部们把目光投向了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做的炸麻花。

  麻花庄,顾名思义,这里就是因为麻花而出名的。

  据说乾隆下江南时路过这里,被炸麻花的香味吸引,张家先人就将自己做的麻花奉与皇帝品尝,乾隆一下子就被这种美味吸引。后来张家的麻花就成了贡品。所以,这里的麻花被称作“贡麻花”。

  乾隆还直接给这个村子起了个名字——麻花庄。

  “原来就我们自己家做,后来成了贡品,供不应求,家家户户都开始做麻花。”张国栋是民权县贡麻花制作技艺第九代传承人,他告诉大河助农团记者,自己家世代相传的手艺成了村里人致富的好帮手,他也非常荣幸。

  长变短、有品牌,麻花产业发展一下子打开了缺口

  炸了300多年的麻花,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变短了。

  张国栋告诉记者,在1990年,当地的麻花发生了一个大变化,那就是从原先的30厘米缩短成了12厘米。可别看就是把大麻花变小,长麻花变短,就是这一个小小的改变,给当地的麻花产业发展打开了缺口。

  从前的民权麻花,大部分就是在本地集市销售,最多卖到县里的超市。因为它主打的就是酥脆的口感,所以,在运输过程中极容易损坏。但是变成12厘米之后,对于麻花的销售就方便多了。“短一点一个是好包装,另一个是运输过程中也不容易被摔碎,也更好看。”张国栋说。

  不仅如此,麻花庄的麻花还有了品牌。

  从前麻花庄家家炸麻花,但都是小作坊,从2017年开始,麻花庄村在河南省司法厅和镇政府的帮扶下,成立了村集体企业——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整合原有的6家麻花厂,并统一打造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制定标准,真正把麻花做成了产业。

  “其中最出名的品牌就是‘张培仁’。”河南省司法厅驻麻花庄村第一书记马庆告诉大河助农团记者,“张培仁是张国栋的父亲,也是民权贡麻花的非遗传承人,他当年靠着炸麻花还到北京参加过展览领过奖。”现在,在麻花庄村民俗文化馆里,展示着一根长5.16米、重56斤的大麻花,就是由张培仁带领自己的团队纯手工完成。

  带着麻花去参会,麻花庄村的麻花要推介到全国

  目前,麻花庄村直接从事麻花生产的工人超过300人,村民们像麻花一样拧成一股劲,不断研发新口味,设计新包装,创新营销方式。

  在2020年的阿里巴巴丰收节公益直播上,短短6分钟,麻花庄的麻花就成交了3万余单,销售金额60余万元。

  马庆说:“现在直播销售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例如我们当地出名的网红主播‘麻花兄弟’,还有各个品牌自己的直播间,每天都在网上销售麻花。如今,我们做到了麻花销售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小麻花也拧出了大产业。2021年,麻花庄村麻花产业总产值近300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3万元,村固定资产超千万元。

  2022年1月,麻花庄村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河南省首批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所产贡麻花还先后被评为河南老字号食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麻花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涛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他带着他们的麻花坐上了开往北京的高铁去参会,他要借这个机会向全国推介他们的麻花,让更多人知道在河南民权,有个麻花庄村。(大河报·豫视频 记者韦展)


关键词: 脱贫致富 麻花村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奋进的春天丨春染孟楼新意浓
下一篇:河南不只有“麻花村” 还有“皮筋村”“西瓜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