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植绿时节又忆君
发布时间:2023-03-19来源:河南日报

  新景网讯  春到兰考,黄河最后一道弯柳色如烟,遍布城乡的泡桐树也开始萌动。

  连着几天,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的村民们忙个不停,抓住一年中植树播绿最好的时节,在路旁和村边空闲处把新购的树苗尽快栽好。

  “有景观苗木、果树,和往年一样,还会种几棵泡桐,是个念想。”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指挥大家忙活着。

  看见泡桐树,想起焦裕禄。20世纪60年代,兰考“三害”肆虐,张庄是最大的风口,村民穷得吃不上饭。焦裕禄带领群众广泛调研、勘察,成功找到了治理“三害”的好办法。他当年引进的泡桐,发挥了巨大的防风固沙作用,如今已遍植兰考城乡。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50多年过去,泡桐已成林,焦桐荫如盖,一棵树,成了一代又一代兰考人心中最大的念想,被当作了焦裕禄精神的“化身”。

  焦裕禄在日记中写道:“我想,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半个多世纪,焦裕禄的精神如金子般闪耀,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兰考人。

  “他爱泡桐树,爱得深,生死牵挂。”女儿焦守云回忆说,他心眼实,就想着怎么让老百姓吃上饭,过上好日子。他走访了全县140个大队中的120多个,提出了“林业生产有关我县沙区生死存亡,沙区有林就有粮。沙区无林,一切无从谈起”。

  1963年,仅一年时间焦裕禄就带领群众在兰考县推广种植了5万亩泡桐。

  焦裕禄爱种树,他清楚树对当时的兰考有着怎样的意义,“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他专门开会制定“护林公约”:爱林护林,人人有责,破坏一株,栽三棵,保护三年;把泡桐弄断了,要在原地给泡桐开“追悼会”。

  正是有了当年对泡桐的爱护,如今每到4月,遍布城乡的株株泡桐,就会开出一树树粉紫粉紫的花朵,装扮兰考美丽的春天。那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也伴随着春日勃发的绿意愈加醇厚。

  进入新时代,兰考干部群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厚植绿色底蕴,先后开展廊道、河道、环城、城区、乡村绿化提升,植树3000余万株,城区“三季见彩、四季常青、开窗见绿、出门进园”,乡村“一路一景、一村一貌”。

  特别是兰考乡村,如今的模样让人惊艳——

  一宅变四园,变出新天地。村民的庭院拆除围墙后成了花园、菜园、果园和游园,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又为二、三产业腾挪发展空间,“户户像花园,村村像公园”。

  一村配“五行”,村庄绿美净。改造空闲地、小树林,建设村庄游园,坚持林、灌、花、草、藤“五行”配置,在空闲地种植果树、彩叶树种、花灌木,林下铺设步行道,坑塘周围栽植柳树、女贞、花草等植物,丰富景观带的层次、色彩,让“林水相依、水清树绿”。

  一路览风华,景观通农家。结合最美农村路创建,对10条国、省、县道路沿路林木进行间苗移栽,完善廊道林网,加强村内主次干道绿化提升,春夏季节,连翘、迎春、樱花、碧桃、海棠、油菜、泡桐等花开似锦、争奇斗艳。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焦书记当年种下的泡桐树,已成为兰考人实实在在“摇钱树”:培育壮大的民族乐器产业,年产民族乐器70万台把,产值达30亿元,带动就业1.8万余人;依托丰富的林木资源,全县家居及木制品行业相关企业达1700多家,带动就业8万人,“买家居到兰考”品牌效应日益突显。

  “日子好了,更不能忘记焦书记,得把焦裕禄精神好好传承下去。”全国人大代表、兰考县三义寨乡白云山村党支部书记陈保超刚从北京回来,就马不停蹄布置种树植绿,“一宅变四园让白云山成了大花园,接下来更得多种树、多植绿,发展绿色产业,把康养、民宿做起来,让白云山村成为宜居宜业的乡村振兴典范,让村民们家家户户有‘金山银山’。”

  种下绿树,刻成记忆;涓滴之绿,千顷澄碧。(河南日报记者 龚砚庆)


关键词: 兰考 泡桐树 焦裕禄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河南省去年粮食产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下一篇: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