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增收,杞县大蒜科技小院在出招
发布时间:2023-05-25来源:大河报

  农户张克良(右二)和科技小院的工作人员在蒜田里

  新景网讯  小满时节,作为全国大蒜重要产地之一的杞县,到处蒜味扑鼻。成立9年有余的杞县大蒜科技小院,正在针对试验田结出的“成果”进行科学分析,对当地农户下一季农作物的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下一步,他们将逐步引入机械播蒜、机械收获、膜下滴灌、膜上微喷、智能缓控释肥等,推广大蒜机械化、轻简化技术,提高大蒜种植和收获效率,减少当地的人工投入,促进当地农户节本增效。

  【日常】

  小院师生成了“自家人”

  5月22日上午,杞县五里河镇卷棚楼村,一位当地农民拿着老年机走进了马路边的科技小院。

  “我的手机开不了机了,能不能帮忙打开?”他把手机递给了科技小院院长崔元东。崔元东很快帮老人解决了问题。

  科技小院的房檐下,去年的燕子归来,正在一趟趟飞来飞去,喂食窝巢内的幼鸟。小院的临街屋内和屋外,到处都摆放着新收的大蒜,有的等待着检测,有的则作为个大品优的展品。

  崔元东笑着说,类似这样的事儿有很多,帮老乡下载微信客户端,维修手机、电视。虽然事情不大,但老乡们都把科技小院里的师生当成了自家人,都愿意寻求他们的帮助。

  提起崔元东,村里的张玉琴赞不绝口。她说,这个年轻人“勤勤”(勤快),吃得了苦,一年二百八十多天都在小院里工作,帮助村民解决农田里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还经常下地帮助她干农活,“脾气好,人也好”。

  相对于正在读硕士研究生、已经做了两年科技小院院长的崔元东,陈雪、马润娇、王莹歌是刚刚加入杞县大蒜科技小院的新成员。他们还处于学习的阶段,但在这里看到了实践与理论结合的大量机会,希望能为当地的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帮扶】

  科学技术带来大蒜丰收

  利用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和掌握的科学技术,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崔元东说,他很荣幸能够帮助当地农户增产增收。

  今年56岁的邢口镇王寺寨村农户张克良,就是受益的一位。他是村里的科技能手,也是最早和科技小院师生建立起联系的农户。

  张克良正在田里收获大蒜,这块蒜田也是全村收获最晚的。他说,这是因为用了科技小院推荐的包膜肥料,前期肥料释放到土壤中的量不多,但到了大蒜生长中后期,则能提供持续的能力。

  他扛起一大串蒜,笑着说:“我家的蒜,个头大,直径基本都在9厘米,一亩地能收3000斤以上,这就是用对了肥料的功劳。”

  过去30多年来,张克良投入了大量精力研究高产栽培等问题,摸索出了很多经验。也正是在科技小院的指导下,他在生产中进行了全程水肥调配、病虫害科学化防治等方面的尝试。而他家的耕地,也就成了科技小院高产试验田。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青年教师汪洋,负责指导杞县大蒜科技小院的日常工作。他说,科技小院师生在农作物种植时节会对当地农户展开技术培训,平均每月培训5~6次。科技小院的科学研究有了成果,就会将技术在当地进行推广,或者是制作科普短视频,或者是写科普文章,或是举办科普活动,最终将科技成果推介给当地农民。

  【工作】

  解决施肥、重茬问题

  5月22日下午,科技小院师生来到一处流转的试验田内。这块水肥一体化试验田,滴灌设施延伸到大蒜的根部。

  汪洋说,自从2014年3月成立以来,科技小院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也有不同。杞县作为老蒜区,很多蒜地连续种植20多年以上,根腐病、细菌性软腐病、蒜蛆、二次生长等重茬问题不断加重。

  2014年至2017年,他们主要解决杞县大蒜不合理施肥的问题。摸清大蒜养分吸收规律和土壤养分含量分布特征,设计大蒜专用肥配方,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减少肥料对环境的面源污染。

  2018年至2020年,主要是缓解杞县大蒜重茬的问题。监测连续种植不同年份的蒜地微生物群落,跟踪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变化,他们提出秋季种植大蒜4-6年,换茬小麦1-2年的轮作模式。当前,他们正在研究大蒜最佳前茬作物,对比前茬为旱稻、花生、辣椒、玉米对下茬大蒜的影响差异。

  【试验】

  计划推广大蒜全程机械化种植模式

  在水肥一体化试验田内,崔元东拔出来两株蒜。一株是未抽蒜薹的,一株是抽过蒜薹的,结果发现前者的蒜头小于后者。

  “对于种蒜农户来说,抽蒜薹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崔元东说,一旦遇到蒜薹价格太低,雇人抽蒜薹就会赔本,致使很多农户选择不抽蒜薹,但这将直接影响到大蒜的产量,根据研究,大概减产15%到20%。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杞县大蒜科技小院正在与山东农科院合作,培育无薹蒜品种。目前已经基本摸清不抽薹的机理,下一步将开发一些产品,最终实现大蒜不抽蒜薹。

  “连续几年来,我们在流转附近村庄的土地,最终流转了20亩。有了一定规模后,我们将进行轻简化栽培的试验和研究。”汪洋说。大蒜种植和收获面临人工费用越来越贵的问题,机械化是未来的大方面,但目前机械化应用还不太广泛和成功。

  传统大蒜种植人工成本高,费时也费力,打药、施肥、浇水次数繁多。而推广全程机械化种植后,能够大为降低人工成本。而推广水肥药一体化,又能减少中后期人工管理成本,提升肥料、农药效果。

  汪洋说,通过全机械化轻简栽培的示范,他们将会反馈给农机厂商具体的运行数据和参数,便于厂商改进机器的性能。只有验证了机械化的轻简和实惠,农户才会逐渐接受,慢慢应用到大蒜的种植中去。

  【建议】

  科技小院平台还需多方助力

  记者了解到,作为最大的大蒜生产和出口国家之一,中国大蒜占全球大蒜种植面积的60%以上,产量占全球大蒜总产量的70%以上。

  杞县科协主席李晓辉说,杞县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有100多万亩,其中大蒜种植是当地的特色产业,去年的种植面积超过了70万亩。杞县和中牟、商丘、临颍和山东金乡县等地是我国大蒜的重要生产地。杞县大蒜种植面积逐年接近山东金乡,总产量甚至超过山东金乡。

  杞县是大蒜重要的仓储基地,但交易场所较为匮乏,并不处于产业链的中高端。当地科协系统将立足自身优势,聘请农业大学专家和当地土专家,利用科普大篷车、科技小院等方式开展多样性科技普及活动,最大限度促进农产品增产增收,但这还需要更多部门、政策和资源的共同助力。

  汪洋说,科技小院内的土壤肥料专家,只能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部分问题。他们也希望农机、农药、育种、食品、营销等方面的专家来到科技小院这个平台,开展“大会战”模式,从大蒜生产到最后的加工、销售,形成全产业链的服务,更好地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黄婷 刘瑞朝 通讯员 孔德杰 文图)


关键词: 杞县 大蒜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豫见好丰景——开局之年探“三夏”丨小麦机收大比武唐河开赛
下一篇:开设培训班、建立新农人众创联合体 平舆芝麻科技小院助力农户致富路上“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