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太行山采风①丨小毛的“新”愿
发布时间:2023-12-24来源:河南日报

  本报一九九八年七月八日关于横河村的报道《云台深处新一代》

  正午的暖阳洒落在张树林家的老宅,这是爷爷的爷爷留下的石头房。

  25年前,本报记者采访张树林时,他只有18岁,小名叫“小毛”。

  与25年前相比,小毛家的院落扩大了,老石头房旁边盖起了一处白墙红檐的新宅,和黄色的石头房形成呼应。石头房的一角还挂着两块太阳能电池板,立着一个摄像头。在海拔900多米的云台山顶,古老的石头房与现代电器和谐相处。

  小毛家在修武县云台山镇横河村,旁边的村部是由村希望小学改建的。10年前,他的母亲也是唯一的老师退休后,学校关闭,孩子们去山下的七贤镇读书。两年前,小毛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又在这里办公了。

  看到村路边的小树下洒落着一颗颗殷红的干山楂,记者问:“这些山楂怎么都不要了?”

  “不光山楂,柿子也没人要,因为这些果子性价比太低了。”小毛答。

  25年前,横河村还全是“性价比低”的果树,如今,小毛扛起责任和期望,与乡亲们一道,打造致富的树林。

  小毛掏出手机,让我们看他认为性价比高的“宝贝”的照片:鲜花一样的红香椿;嫣红中夹着青黄的甜杏;像它的名字一样红里带黄的花红果。“我们这里生态好,海拔高、气温低,栽培的果子品质特别好,来的都是回头客,果蔬成熟的时候我只要发到朋友圈,客户就会打电话来订。”

  “每年4月20日前后,村里开始进入果蔬收获季,一直持续到国庆节后收完核桃。”小毛介绍,优质果蔬种植让村民尝到了甜头,如今全村能种的地方全都栽上了果树。但小毛并不满足于卖农产品,明年他打算尝试农产品加工,卖香椿酱,利润或将翻倍。

  其实赚钱的不仅是看得见的果蔬,还有隐形的财富。“我们村是离亚洲第一高瀑——云台天瀑源头最近的村,只有三公里,有些游客就想来这里探个究竟,住上几天、吃吃农家饭、挖挖山野菜。”

  25年前,小毛的梦想是开摩托车上山;如今,村里有两条路可以通汽车,但他希望还有更好、更宽的路。

  小毛说:“到我们村的这两条路,因为路窄而险,不能会车,弯急的地方还要倒车才能‘磨’过来,习惯在城市开车的人不敢上来。”

  小毛说的行路难,我们也深有体会。因为村民平时下山的路在修,我们只好绕道山西,这条通往村里的公路不仅宽度只有3米左右,而且另一边就是悬崖。

  如同25年前小毛的希望现在都逐步实现一样,现在小毛的愿景也正在逐步落实。焦作市在推动云台山周边的旅游开发,修武县在考虑修一条旅游大环线,把岸上、横河、东岭后这几个村串起来。同时,加大对河南太行山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力度,在横河村附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通道。

  成为村支书的小毛深知优美的环境对游客的吸引力。25年前,小毛梦想的路修通了,把村里的废弃小屋改成度假小屋,让城里人来吃山里饭、住山里屋。25年后,全村10户人家都在山下买了房子,也都有了汽车。他的愿望仍是路,这一次他想带领村民把日子过得更好。

  这几年,跟山下的村子比,横河村落后了。“有的村原来不如我们村,现在因为发展旅游超过了我们。”小毛说,要开发要创造,哪怕是生态再好,如果不管理就是荒山,一旦规划好了,就有可能成为5A级景区,村子也是这样。

  “等路拓宽了,村民守在家里一年也能挣个几十万元。”望着蔚蓝的天,小毛脑海里已描绘出村里未来的美好蓝图:成片的果树林,精致典雅的民宿……

  “三山”今昔说

  从新一代到新愿景

  □李宜鹏

  云台深处,风景优美,然而环境闭塞。

  25年前,18岁的小毛,憧憬着外部世界,他的向往是:能有条开着摩托车进出大山的柏油路,直通到他家。

  25年后,小毛成长为村党支部书记。他的愿景是:路能再宽点再好点,果树的性价比能再高点,乡亲们能再富点,环境能再美点。

  25年来,日子越过越好,家园越来越美。从新一代到新愿景,“小毛们”的眼界越来越开阔,建设家园的脚步越走越扎实,未来他们的愿景一定会实现。

  (本报记者 王屹立 姬姣姣 作者为1998年本报“三山行”太行山采风报道组成员)


关键词: 乡村 振兴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西峡石界河镇:创“生态宜居星 ” 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乡村行·看振兴 再向三山行·太行山采风②丨蹚出“红绿融合”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