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版“养老院” 全区已有6家
发布时间:2024-08-06来源:顶端新闻

  新景网讯  很多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时,会看中“医养结合”这个新模式

  近日,中共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印发《2024年第二季度改革典型案例红榜通报》。

  这些改革样板“以小见大”:聚焦小切口,落地“微创新”,推动深改革,带来大变化。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今起推出《“微”观改革》系列策划,聚焦示范性、引领性的改革红榜案例,以微镜头看改革,深入挖掘这些做好改革“大文章”的一线经验。

  “这里就是我的半个家。”79岁的付铭大爷是郑州市二七区福华街养老服务中心的“原住民”。自打中心成立,他已经在此生活了两年多。

  在这里,三甲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各展所长,打造出了二七区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首个样板。“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幸福,照进了老人们的生活。

  三甲医院下沉社区,探索医养结合模式

  “我在这养了20多笼鸟,有八哥、黄鹂、四喜、百灵等七八个品种。”付铭大爷坐着轮椅,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说,“我把半个家都搬到了这里。”家不在二七区的他,作出跨区养老的决定,看中的是福华街社区服务中心医养结合的新模式。

  “在这里每天都有医生查房,不仅能得到专业照护,还认识了许多朋友。”他笑着说。

  福华街街道是二七区的“老城区”,住着不少“老郑州”。辖区内总人口6.9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就有1.5万。为打破辖区居民养老困局,二七区和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联手,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新路径。该医院牵头主持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建与推广》,在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落地试点。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本部派出医护人员和一些返聘的专家,解决了“医”的问题。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福华颐养院合作运营的养老服务中心,则解决了“养”的问题。就这样,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服务中心协同,为老人提供了医疗保障、生活照料、文娱拓展等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福华街养老服务中心共有4层,其中3层是养老区,还有1层为全科病房,能容纳100张病床。“全科病房设置在养老服务中心楼上,一旦老人出现突发状况,能实现快速转诊,提供及时高效的救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白冰介绍。

  “目前,养老服务中心的入住率在95%左右,自理和半自理老人收费在每月5000元左右,全失能老人费用略高。”福华街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赵晓婷介绍。

  全链式医养服务模式在这里快速复制

  在郑州市二七区,“医院—养老院—社区—居家”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的服务模式快速复制。2023年,二七区成为河南省医养结合示范区。截至2023年底,二七区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中心已发展到了6家,共设置医养床位1305张。

  为服务居家养老的老人,二七区还搭建了智慧互联网医养信息服务平台,线上实现机构社区居家健康养老数据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线下推动助餐、助浴、助洁、助医等服务。

  在智慧互联网医养信息服务平台上,社区老人健康档案一目了然。一旦“联网”的老人出现紧急情况,平台就会发出预警,社区医生及时上门查看处理。

  福华街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淑雪介绍,为了让辖区老人都能在家门口安心养老,辖区还建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通过配置健康检测一体机为老年人做健康检测,有家庭医生为有生活照料、居家保洁、康复锻炼需求的老人提供一对一24小时居家服务。此外,街道还建立了13个多功能、小型化的日间照料中心。

  据了解,去年,郑州市二七区共为3000余名失能、高龄等行动不便老年人上门提供医疗护理等服务,为2000余名老年人提供养老护理、家政等服务,让更多老年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幸福养老”“安心享老”。(记者 屈晓夏/文 记者 宋亚猛 实习生 张硕/图)


关键词: 河南 养老院


责任编辑:白云

上一篇:打好秋粮生产主动仗丨信阳再生稻头季开始收割
下一篇:电子社保卡如何开通、有啥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