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葛磊 八省携手 打造新时代功夫IP
发布时间:2024-08-20来源:顶端新闻

  新景网讯 在中华文化的浩瀚星空中,功夫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发源于河南的少林、太极功夫,更是承载着千年的历史沉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8月15日,2024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举行,来自河南、河北、江苏、福建、山东、湖北、广东、四川八省的协作体代表相聚于此,领略嵩山群峰的长风浩荡,谋划中国功夫的品牌建设。活动中,中国旅游协会副秘书长、南开大学幸福与创造实验室高级研究员葛磊接受了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的专访。

  让我们开启一场关于“功夫+文旅”的深度对话,展望功夫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崭新思路。

  让功夫文化在当今焕发强大活力

  顶端新闻:发源于河南的少林、太极功夫是中国功夫的代表、中华文化的名片。如何看待中国功夫在河南的发展?

  葛磊:有一句老百姓皆熟知的话——“天下功夫出少林”,近代中国功夫文化的重新崛起始于《少林寺》这部电影,同时也源自金庸先生的武侠世界所构建起的中国人的英雄宇宙。

  我认为无论是基于功夫文化的历史起源,还是功夫在河南这片土地上的传承发展,亦或是从当今电影、书籍等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河南在功夫文化领域具备独特性、极致性和引领性。不论是河南,还是郑州,都拥有这样的机会和资格将功夫文化打造成这片土地上的一个超级文化IP。

  顶端新闻:河南如果想进一步擦亮功夫品牌,关键的突破点在哪里?

  葛磊:首要任务便是让功夫文化在当今时代焕发出强大活力,赢得更多人的认可、喜爱与传承。

  具体如何突破?其一,需牢牢抓住功夫研学。对于中国人而言,学习功夫并非为了与人争强斗狠,而是旨在强身健体、强志养性。真正做到行侠仗义、锄强扶弱、保家卫国,成为英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其二,功夫必须抓住年轻人。功夫的终极意义在于回归民间,我们理应在这一代年轻人当中,更多地借助功夫来唤起大家的家国情怀;抓住年轻人,构建起一个更具沉浸式体验的功夫宇宙、功夫世界。

  其三,功夫乃是中国文化的世界级IP。功夫文化不仅仅是学习一些招式,更重要的是领悟功夫的精神内核,这也是中国文化全球化输出的体现。未来,功夫文化与功夫旅游必将成为中国入境旅游产品的关键载体。

  八省联动,携手打造新时代“功夫江湖”

  顶端新闻:2017年12月,在原国家旅游局大力支持下,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广东、江苏、福建、四川八省,联合成立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这场2024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对中国功夫走向全球起到了怎样积极推动作用?

  葛磊:身处2024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现场,我深感震撼。刚提到的这八省皆是中国功夫最为典型的发源地与传承地。像太极拳、咏春、峨眉派等功夫流派皆发源于此,从这八个省份,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中国功夫文化源远流长、多元包容的显著特质。

  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肩负着两个极为重要的使命。

  其一,共同擦亮功夫品牌,打造可供游客体验的功夫超级产品。通过对功夫文化的再激活、再开发、再创造,形成契合当下时代、具有沉浸感且针对细分客群的更多定制化功夫旅游产品。其二,也是我尤为期待的一点,既然有八个省份代表着不同的功夫流派,我们实际上是在打造一个新时代的“功夫江湖”。

  这个“江湖”与以往不同,不再以竞争为核心,而是以协作为主,携手共同擦亮中华民族的功夫名片。

  功夫旅游融合要做好“功夫+研学、赛事、健康”

  顶端新闻:各省在传播中国功夫文化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推动功夫文化与旅游融合,有哪些建议和思路?

  葛磊:传统意义上对于功夫和旅游的定义,往往局限于观看表演、功夫赛事、参与培训等方面。实际上,我们在功夫旅游的创造性开发方面仍存在巨大潜力。我认为,功夫文化应当成为郑州市的首要文化IP、河南省的超级文化IP、中华文化面向世界的核心文化IP。

  同时,功夫旅游要做好三个“+”:“功夫+研学”,争取让功夫进入中小学生必修课,大规模开设暑期功夫集训托管班,大力实施国际功夫研学营;“功夫+赛事”,鼓励以民间力量为主体开展功夫比赛,恢复仪式感和群众参与性;“功夫+健康”,让太极拳、八段锦成为中国新一代养老生活的标配。

  在2024中国功夫之旅品牌推广协作体年会上,文化和旅游部以及来自河南、山东、广东等八大功夫之乡的代表齐聚一堂。在此,我倡议: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打造新时代的中国“功夫”IP,以功夫之名,培养少年的英雄气概,涵养华夏的浩然正气。(记者 孟月 实习生 王磊/文 记者 )


关键词: 河南 旅游


责任编辑:白云

上一篇:镇平县雪枫街道多措并举 大力推进平安雪枫建设
下一篇:北大、河大将对话河南知名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