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入人心 照亮美好生活——河南省创新推动民法典学习宣传工作回眸
发布时间:2023-05-31来源:河南日报

  ①5月26日,“法治号”地铁专列在郑州开通,将法送到市民身边。

  ②焦作市解放区把一些与中小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制作成“普法教育作业本”送进校园。

  省司法厅普法志愿者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开封柳园口黄河法治文化广场。

  新景网讯  5月26日上午,由中共河南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省司法厅联合打造的“法治号”地铁列车从郑州市郑东新区缓缓起步,开始穿行于这个城市,成为一道美丽的普法风景线。今年5月是全国第三个民法典宣传月,我省全面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掀起了民法典学习宣传的新高潮。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民法典颁布实施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不断推进全民普法,积极创新普法形式,从城市到乡村,从单位到学校,从公园到地铁,从线上到线下,如火如荼的普法宣传活动,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典”亮了百姓的美好生活。

  顶层设计

  让民法精神深植中原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充分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将其真正实施,才能让人民群众收获满满的法治获得感。

  三年来,我省将学习宣传贯彻民法典作为全面依法治省“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重点,并纳入全省“八五”普法规划,高位推动、上下联动,持续开展民法典普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景区,并着力推动民法典普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2020年6月,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司法厅等部门印发了深入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吹响了我省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的号角。当月,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印发了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工作方案,要求开展民法典专题学习教育,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将民法典列为教学重点,普法机构要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中增设“民法典”专题,各级立法、执法、司法部门要开展民法典的学习培训等,这为我省学习好、宣传好、实施好民法典,提供了定制化方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等8部门开展宪法和民法典知识竞赛,全省干部群众参与答题达276.6万人次,并制作100期“民法典百问百答”广播电视节目进行播放。

  我省将“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工程纳入“八五”普法规划五大重点普法工程中,常态化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在民法典宣传月期间,我省连续三年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讲好民法典故事,传播法治声音。

  我省2023年“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部署10项重点内容:组建百名法学专家普法讲师团、征集开展“百名普法宣传大使”、推动全省法律明白人参与民法典宣传、郑州开通“法治号”地铁专列普法……这些普法项目的一件件推进,在全省掀起了民法典学习宣传的新高潮。

  今年的民法典宣传月,启动百名普法大使征集活动是“重头戏”。我省通过在全省范围内征集百名普法宣传大使,发掘培育群众身边的“普法带头人”,开办普法栏目,围绕民法典中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邀请普法宣传大使录制短视频、做客节目,并在河南广播电视台、云上河南、司法行政在线等平台进行展播,104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全网同步推送,在全省形成上下联动、广泛参与、共同行动的普法格局。

  精准普法

  让民法典飞入寻常百姓家

  5月19日,正值中国旅游日,在洛阳龙门石窟景区,来自洛龙区司法局的普法志愿者们穿上了汉服,融入身着汉服的市民游客中,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学习,现场咨询。

  “解决问题的普法才是好普法。”省司法厅党委书记、厅长贺振华表示,要大力开展分众化、差异化普法,以领导干部和青少年为重点,分层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八五”普法以来,我省不断创新普法新模式,延伸普法新触角,构建普法新格局,着力提升普法宣传教育效果。

  ——注重分层分类普法,提高普法精准度。我省聚焦不同群体的法治需求,分层分类开展普法。围绕农村群众关心的婚姻家庭、赡养老人、邻里关系、民间借贷等法律热点,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法典进农村”宣传活动;着眼在校学生、离退休职工等人群,省司法厅联合有关部门在全省开展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普法宣传活动,帮助群众捂好“钱袋子”,维护好个人权益。针对青少年群体,我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持续开展“校园交通安全和消防安全”“开学法治第一课”“律师讲法治课”“法官带民法典进校园”等普法活动。针对残疾人等特殊的社会人群,开展“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主题法律援助宣传活动等活动。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普法实现民法典学习宣传全覆盖。

  ——巧借载体普法,扩大普法影响力。与“法律七进”融合,组织志愿者开展“送法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等普法活动;结合春节、“三夏”、重阳节、儿童节等时节,开展针对农民工、妇女、老人、儿童等不同人群的主题普法宣传活动;结合“项目为王”“六防六促”等工作大局,开展“法治体检”“送民法典进企业”等普法宣传;与交通载体结合,开通“民法典号”地铁、“法治号”地铁、“法治号”公交等。近日,省财政厅、省文旅厅将民法典宣传与“新时代新风尚新生活”志愿服务活动相结合,民法典志愿服务小分队围绕民法典、农村土地流转等相关知识点进行宣讲,为相关人群精准提供法律服务,起到了良好的普法效果。

  ——注重“互动式普法”,增强普法亲和力。我省依托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扩大“村(居)法律顾问”服务面,全省村(居)法律顾问已达1.4万名,驻点式宣传法律知识,通过面对面或者微信群,为群众答疑解惑;连续三年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全省已经有26万余名“法律明白人”活跃在基层一线,成为基层百姓身边不走的普法队伍;组建民法典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服务团队,开展送民法典进基层巡回宣讲;借助基层司法所、公证、人民调解组织等各方力量,运用法律专题讲座、“上门普法”等方式,提供“保姆式”普法服务。你问我答式的普法,拉近了与普法对象的距离。

  ——开展“文艺+普法”,提高普法吸引力。5月18日,舞阳县第五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普法课——青少年法治农民画创作培训,同学们通过赏析画作中民法典元素,学习民法典,增强法治意识。近年来,我省各地将地方特色传统文化与普法相融合,平顶山的“书会+普法”、舞阳的“农民画+普法”、郏县的“书法+普法”、方城的“戏曲+普法”、巩义的“河洛大鼓+普法”……这些“文艺+”普法的做法,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已经成为当地闪亮的普法品牌。

  省司法厅副厅长鲁建学表示,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给全民普法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要通过创作一批彰显时代精神、体现地域特色、具有中原标识的普法文创产品,让“说法治、写法治、画法治、演法治、唱法治”在中原大地蔚然成风。

  ——开展“融媒+普法”,提升普法传播力。省司法厅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开设《古今探法》栏目。武陟县积极探索“融媒+法治”宣教模式,推出了网络平台法治栏目《政法李帅》,以案说法回应群众关注的宅基地纠纷、债务热点问题,深受群众欢迎。省法学会的“法治中原”抖音号、快手号、微信视频号上,从民法典故事到反诈骗系列,从追剧普法到婚姻家庭专题,内容丰富,紧贴热点,广受群众好评。滑县司法局依托视频平台,打造了“滑州律谈”网络普法直播间,网民观看滑县司法局的视频号就可以学法。5月26日,博爱县司法局组织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在该县民法典公园开展“法律夜市+法律直播”宣传活动,首次把普法活动搬到抖音直播间,直播一小时观看量达4000人次。

  建强阵地

  让民法典元素触手可及随处可见

  在清丰县城区西南部,有一座民法典主题公园,公园内建有别具一格的知法壁、规矩台、法雨亭、大讲堂,有屈原、商鞅等彪炳史册的法治人物塑像群,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32块民法典石书,以及上百幅以案释法宣传栏等。公园与宪法广场、法治人物广场、法治大讲堂共同组成清丰法治文化综合体,为全省首例。

  清丰县民法典主题公园是我省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中的一个。近年来,我省聚力打造“十字形”法治文化带,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让民法典等法的元素触手可及、随处可见。

  省司法厅联合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黄河河务局,在700多公里的黄河河南段打造了横贯8个省辖市的普法精品工程——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并被全国普法办命名为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八五”普法以来,我省又聚力打造纵贯8个省辖市的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与黄河法治文化带一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十字形”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筑起全国法治文化建设新高地。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和邓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展馆被全国普法办确定为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在河南黄河法治文化带上,4个普法成果展览馆、43处法治文化示范基地、53处普法长廊集聚群、2800多块普法展示牌沿岸点缀;南水北调法治文化带上,规划建设、升级改造的143个法治文化阵地、35个精品普法阵地沿渠散布,沿岸百姓走出家门,就能到在附近的法治文化公园学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

  下一步,我省还将发挥“十字形”法治文化阵地集群的辐射作用,建设“河南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打造大运河法治文化带、淮河法治文化带,在中原大地建成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的法治文化新高地。

  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各地还主动延伸法律服务触角,积极打造百姓家门口的法治文化阵地,通过设立法治宣传栏、法律图书角,设计法治文化墙,修建治法文化主题公园等,宣传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同时组织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组成法律服务志愿队,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如,内黄县以人民公园为依托,融入宪法、民法典等法治元素,打造市民零距离学法的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汝州市打造“法治文化阵地+休闲娱乐场”式法治文化长廊,成为市民休闲学法的好去处。

  一个民主法治示范村也是一个法治文化阵地。今年民法典宣传月期间,我省还依托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目前,全省已有296个村(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村民不出村就能学法。

  民法相伴

  让美好生活多一“典”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民法典中与见义勇为免责、高空抛物侵权、婚姻冷静期、自甘风险、“直播打赏”等相关的新规定,回应了百姓的新期盼。民法典颁布实施后,全省通过宣传贯彻民法典,把“纸上的法律”变为“行动中的法律”,以良法推动善治,“典”亮了百姓的美好生活。

  5月17日晚,光山县马畈司法所专职人民调解员邹婷婷正在自己的抖音号上回复群众法律咨询,突然接到了李女士打来的电话。原来李女士正处于离婚冷静期,要向她咨询一些法律问题。李女士与丈夫在2008年结婚,育有两个孩子,因家庭不睦,李女士和老公两人争吵后,气头上就到民政局办了协议离婚。事后李女士牵挂孩子,对自己的冲动行为有些后悔,就找到调解员邹婷婷咨询。邹婷婷向夫妻俩讲解了民法典关于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并从中调解。李女士最终决定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多年从事调解工作的邹婷婷说,当代社会轻率离婚的现象很多,民法典提出离婚冷静期规定,维护了婚姻家庭关系稳定,如若不是这一规定,李女士的家可能难以破镜重圆。这件事也说明,随着民法典的普及,群众“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的意识大大增强。

  民法典于民是“人民权利的法律宝典”,于企则是“行为活动准则”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护身符”,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酸辣粉产业是开封市通许县的优势产业,为支持通许县打造“中国酸辣粉之都”建设项目,通许县司法局立足产业法律服务需求,着力推进“产业链+法律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到酸辣粉生产企业讲解民法典等法律政策,为企业员工发放民法典等法律法规读本,并就平时常见的法律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增强了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和员工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八五”普法以来,我省着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开展“法润千企”送法进企业活动,组建普法宣讲团,赴全省各地企业、商会、工商联等集中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开展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知识竞赛,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持续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等,民法典也跟随“送法的脚步”飞入千企万户,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春风化雨、法润人心。随着全省上下民法典学习宣传的不断深入,普法广度不断拓展,普法载体不断丰富,受众面不断扩大,民法典正不断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用法治之光“典”亮人们的新生活。(豫普轩)


关键词: 河南 民法典 学习


责任编辑:青山

上一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纪法保障
下一篇:关注世界环境日丨最高检发布《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 河南省检察机关这些做法被点赞